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信息发布网 > 科技 >

90岁“老破

导读:

日前,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020-2021学年 秋季学

日前,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020-2021学年 秋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部署秋季开学工作。

通知确定了大中小学、幼儿园等秋季学期开学安排。其中包括:8月29日(周六),小学一年级、初一、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开学;9月1日(周二),小学五、六年级,初二年级开学;9月7日(周一),小学二、三、四年级开学。幼儿园方面,9月8日(周二),各类型幼儿园大班、中班开园;9月11日(周五),各类型幼儿园小班开园。

开学在即,有关学区房的讨论再起。

早在4月底,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西城区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文件中明确:自2020年起,西城区将对适龄儿童入学登记地址及就读学校实施记录,自该房产地址用于登记入学之年起,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登记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并且,自2020年7月31日后,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在这个名校云集、房屋均价早已破10万元的核心城区,推进“多校划片”和“六年一学位”,意义非同一般——给学区房降温,政府和教育部门显然使了大劲。

新政策公布后,学区房市场出现了短暂的疯狂。不过,“731大限”已至,一些二手房逐渐“退烧”:组团看房的人减少了,房价也有所下降。

那么,学区房,会凉吗?

学区房是怎么来的?

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工业化亟待发展,迫切需要专门人才。1962年,教育部颁发通知,要求各地选定一批重点中小学,在数量、规模上配合高一级学校的招生,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并集中精力先办好一批“拔尖”学校。

1978年,教育部制定《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的试行方案》,提出全国重点中小学形成“小金字塔”结构,并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来源等方面向重点学校倾斜。

处于“塔尖”的学校表现突出、成绩亮眼,为高一级学校提供了许多优质生源。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子女可以进入重点学校就读,“择校”模式应运而生。

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方面,资源倾斜加剧了教育不平衡情况。1982年全国重点中学分布调查显示,城市占70%、县镇占28%,农村只有2%。

另一方面,家长们为了孩子上好学校而“绞尽脑汁”寻找捷径,学校水平的巨大差距以及考试入学机制引发了社会对“择校”的争议。

直到1986年,我国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的法律法规也得到逐渐明确和细化。它所针对的,正是愈演愈烈的择校风气。

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学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此后,淡化重点校和重点班、强化“就近入学”的方针越来越明确:

2002年,国家政策叫停中小学考试招生制度;

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禁止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那么,这些中小学如何确定生源?通行的方法有3种:

*抽签(摇号);

*考试;

*划分学区。

随着社会各界对“减负”呼声的高涨,2014年初,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对于哪条街道、哪一栋楼房里的适龄儿童可以进哪一所学校,都有明确的划分。

同年,北京开始推行九年一贯制教育改革,通过小升初的直升制度,减轻择校压力。政策一出,择校费、找关系等方式走不通了。于是,为了子女进入更好的学校、获得更好的教育,家长们瞄准了房子。

按家长的逻辑:买一套房子,以此换个入学名额,孩子就可以进入师资强、资源好的小学乃至初中,这样,考入重点高中的概率大大增加,离名牌大学也就不远了……

由此一来,“学区房”成了“刚需”,越来越热。

为了给学区房“降温”,新一轮政策相继出台。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校划片。一个片区,不再只对应一所学校。

2017年,广州市政府首次提出“租购同权”概念。同年,北京发布租房新政,对于京籍无房家庭,“符合在同一区连续单独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该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等条件的,其适龄子女可在该区接受义务教育”。

一路高歌的城市与“老破小”

学区房市场需求增加,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范围、经济体量不断扩大,人口规模和流动速度也在增加,人们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优质教育资源更为稀缺。

不少学区房房龄老、空间小、外观破旧,但是,由于其难以替代的附加值,价格水涨船高。

北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城市核心区,大致相当于东城和西城两区的区划范围,教育资源在此区域相对集中。

此后,北京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格局并未发生太大变化。

某机构2017年公布的房源数据显示,北京市市重点和区重点小学共有175所,其中东城、西城、海淀和朝阳4个区占比超过72%。西城区就有39所,超过大兴、通州、昌平、顺义、房山、石景山、门头沟、密云、怀柔、延庆和平谷等11个区总量。

同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城市化浪潮中突飞猛进。

199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决定自当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即公房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社会化的房改新体制。

此后,中国房地产行业走向了真正的市场化,推动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其金融属性也逐渐增强。学区房也不例外,不少学区房房龄老、空间小、外观破旧,但是,由于具有难以替代的附加值,价格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