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信息发布网 > 科技 >

北京市婚姻登记工作规范

导读:

京民婚发〔2016〕177号

各区民政局:

  为进一步规范婚姻登记工作,我局制定了《北京市婚

京民婚发〔2016〕177号

各区民政局:

  为进一步规范婚姻登记工作,我局制定了《北京市婚姻登记工作规范》,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民政局

2016年5月6日

北京市婚姻登记工作规范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婚姻登记机关

  第三章 婚姻登记员

  第四章 结婚登记

  第五章 撤销婚姻

  第六章 离婚登记

  第七章  补领婚姻登记证

  第八章  上门服务

  第九章  婚姻登记档案

  第十章  结婚登记颁证服务

  第十一章  婚姻家庭辅导

  第十二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三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婚姻家庭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北京市实施〈婚姻登记条例〉若干规定》、民政部《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及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民政部文件及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婚姻登记工作。

  第二章 婚姻登记机关

  第三条 婚姻登记机关是依法履行婚姻登记行政职能的机关。

  本市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区民政局。

  第四条 婚姻登记机关履行下列职责:

  (一)办理婚姻登记;

  (二)补发婚姻登记证;

  (三)撤销受胁迫的婚姻;

  (四)建立和管理婚姻登记档案;

  (五)宣传婚姻法律法规,倡导文明婚俗。

  第五条 婚姻登记机关履行职责,免收婚姻登记证工本费,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婚姻登记机关不得从事任何经营性活动或者谋取其他利益。

  第六条 下列婚姻登记由本市任一区民政局办理:

  (一)双方或者一方常住户口在本市的内地居民之间的婚姻登记;

  (二)常住户口在本市的内地居民同外国人、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以及华侨的婚姻登记;

  (三)部队驻地或者入伍前常住户口在本市的现役军人婚姻登记;

  (四)双方或者一方工作地或者生活地在本市的外国人、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以及华侨之间的结婚登记。

  婚姻登记机关不得违反上述规定办理婚姻登记。

  第七条 区民政局应当按照本规范要求设置婚姻登记处。

  婚姻登记处应当符合《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中的4A级婚姻登记机关标准。

  区民政局设置、变更或者撤销婚姻登记处,应当形成文件,对外公布并上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相应调整婚姻登记信息系统使用相关权限。

  第八条 区民政局设置的婚姻登记处名称为:

  北京市××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区民政局设置多个婚姻登记处的,应当在婚姻登记处前冠以序号。

  第九条 婚姻登记处应当在门外醒目处悬挂婚姻登记处标牌。标牌尺寸不得小于1500mm×300mm或者550mm×450mm。

  第十条 婚姻登记处应当按照民政部要求,使用全国婚姻登记工作标识。

  第十一条 区民政局应当刻制婚姻登记工作业务专用印章和钢印。专用印章和钢印为圆形,直径35 mm。

  婚姻登记工作业务专用印章和钢印,中央刊“★”,“★”外围刊婚姻登记处所属区民政局名称(“北京市××区民政局”)。

  “★”下方刊“婚姻登记专用章”。区民政局设置多个婚姻登记处的,“婚姻登记专用章”下方刊婚姻登记处序号。

  第十二条 婚姻登记处应当有独立的场所。

  婚姻登记场所应当设置在交通便利,周边环境良好的区域,并设有候登大厅、婚姻登记室、档案室、颁证厅和婚姻家庭辅导室。

  候登大厅应当设立公示牌和公告栏;明示当事人填写各类申请书的规范样本;设立宣传资料展架、意见箱,配置饮水机、饮水杯、老花镜等服务设施。

  婚姻登记室应当设置国徽,婚姻登记员与当事人正对平座,中间无隔离屏障。

  档案室应当配备满足婚姻登记档案保存需求的档案柜,备有防潮、防火、防虫、防盗等设备。

  颁证厅应当设置国徽和颁证台,颁证台前体现婚姻登记机关名称和颁证日期,配备音像、灯光设备,设置亲友观礼席;可以选择红双喜、龙凤呈祥等背景装饰。

  婚姻家庭辅导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服务设施和专业设备。

  婚姻登记场所应当配备化妆室、更衣室、卫生间、无障碍设施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婚姻登记场所应当营造婚姻和谐、家庭和睦的氛围,普及法律知识,强化婚姻家庭责任,宣传婚姻文化。

  婚姻登记场所应当宽敞、庄严、整洁,保持良好秩序,禁止喧哗和吸烟;未经允许,禁止照相、录音、摄像等侵犯当事人隐私的行为。

  婚姻登记场所不得设在婚纱摄影、婚庆服务、医疗等机构场所内,上述服务机构不得设置在婚姻登记场所内。

  第十三条 婚姻登记处应当配备以下设备:

  (一)复印机;

  (二)传真机;

  (三)扫描仪;

  (四)证件及纸张打印机;

  (五)计算机;

  (六)身份证阅读器。

  第十四条 婚姻登记处应当安装具有音频和视频功能的设备,并妥善保管、使用相关资料。

  第十五条 婚姻登记处实行政务公开,下列内容应当在婚姻登记处公开展示:

  (一)本婚姻登记处的管辖权及依据;

  (二)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夫妻的权利、义务;

  (三)结婚登记、离婚登记的条件与程序;

  (四)补领婚姻登记证的条件与程序;

  (五)无效婚姻及可撤销婚姻的规定;

  (六)免收婚姻登记证工本费的规定;

  (七)婚姻登记员职责及其照片、编号;

  (八)婚姻登记处办公时间和服务电话;设置多个婚姻登记处的,应当同时公布;巡回登记的,应当公布巡回登记时间和地点;

  (九)监督电话。

  第十六条 婚姻登记处应当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北京市实施〈婚姻登记条例〉若干规定》、民政部《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及其他有关文件,供婚姻当事人免费查阅。

  第十七条 婚姻登记处在周一至周五应当对外办公,在周六提供预约登记服务;国务院、市人民政府规定放假调休的日期,按照规定执行。

  婚姻登记处办公时间应当在办公场所外公告。

  区民政局应当建立加班调休制度,保障婚姻登记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 婚姻登记处应当通过本市婚姻登记信息系统开展实时联网登记。

  全市建立统一的婚姻登记信息化管理制度。区民政局应当为本区婚姻登记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并建立婚姻登记信息化管理制度。

  婚姻登记处应当将保存的本辖区未录入信息系统的婚姻登记档案录入婚姻登记历史数据补录系统。

  第十九条 婚姻登记处应当按照《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和管理婚姻登记档案。

  第二十条 婚姻登记处应当制定婚姻登记印章、证书、纸制档案、电子档案等管理制度,完善业务学习、岗位责任、考评奖惩等制度。

  第二十一条 市民政局为全市婚姻登记机关统一开通婚姻登记网上预约功能和互联网网页。

  具备条件的婚姻登记处可以开通婚姻登记网上预约功能和互联网网页。

  婚姻登记处应当开通人工、语音咨询电话,电话号码在本市114查询台登记。

  第二十二条 婚姻登记处应当设立预约服务窗口,为预约当事人提供优先服务。

  第二十三条 婚姻登记处在办理婚姻登记的同时,应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公开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开展结婚登记颁证和婚姻家庭辅导等延伸性服务。

  第三章 婚姻登记员

  第二十四条 婚姻登记机关应当配备专职婚姻登记员。

  第二十五条 婚姻登记员由区民政局考核、任命。

  婚姻登记员应当由市民政局进行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婚姻登记员培训考核合格证明,方可从事婚姻登记工作。其他人员不得从事本规范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工作。

  婚姻登记员培训考核合格证明由市民政局统一印制。

  婚姻登记员应当至少每2年参加一次市民政局举办的业务培训,取得婚姻登记员培训考核合格证明。

  婚姻登记处应当及时将婚姻登记员上岗或者离岗信息上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根据上报的信息及时调整婚姻登记信息系统使用相关权限。

  第二十六条 婚姻登记员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对当事人有关婚姻状况声明的监誓;

  (二)审查当事人是否具备结婚、离婚、补发婚姻登记证、撤销受胁迫婚姻的条件;

  (三)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签发婚姻登记证;

  (四)建立婚姻登记档案。

  第二十七条 婚姻登记员在婚姻登记证和婚姻登记材料上的签名应当由本人使用黑色墨水钢笔或者签字笔亲笔书写,不得使用计算机打印或者加盖个人印章,不得空白。婚姻登记员签名应当清晰可辨。

  第二十八条 婚姻登记员应当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熟练使用婚姻登记信息系统,依法行政,文明服务。婚姻登记员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婚姻登记员上岗应当按照市民政局统一要求,着制式服装并佩戴标识。

  第四章 结婚登记

  第二十九条 结婚登记应当按照初审―受理―审查―登记(发证)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条 受理结婚登记申请的条件是:

  (一)婚姻登记处具有管辖权;

  (二)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共同到婚姻登记处提出申请;

  (三)当事人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

  (四)当事人双方均无配偶(未婚、离婚、丧偶);

  (五)当事人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六)当事人双方均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七)双方自愿结婚;

  (八)当事人提交3张2寸双方近期半身免冠合影照片;

  (九)当事人持有本规范第三十二条至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有效证件和材料。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为聋哑人且为文盲,申请结婚登记的,应当由专业手语翻译人员翻译结婚意愿。

  能够明确表达结婚意愿、履行登记程序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请结婚登记的,监护人应当同意并见证。

  第三十二条 内地居民办理结婚登记应当提交本人有效的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