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信息发布网 > 科技 >

招商宏观:“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与主导产业空间

导读: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谢亚轩团队的关注!

  核心观点:

  本文通过对比“深圳先行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谢亚轩团队的关注!

  核心观点:

  本文通过对比“深圳先行示范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定位和制度设计,分析海南自贸港未来主导产业的发展空间及其中的投资机会。之所以对比二者,是因为深圳是在定位和功能上参照香港,而海南只是在部分制度设计上参照香港。

  “深圳先行示范区”:基于深圳“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等方面的条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从当前到202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分三个阶段,将深圳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其中前沿科技、先进制造业、金融是深圳未来位居前列的主导产业,其次才是国际贸易、文化旅游和其他现代服务业。

  “海南自由贸易港”:基于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等方面的条件,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现代产业体系,特殊税收制度等措施,从当前到202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分三个阶段,将海南建设成为“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其中国际贸易、商贸零售、人才引进、文化旅游、医疗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在海南未来的主导产业中位居前列,其次才是数字和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金融业、热带农业与海洋经济等。

  如果都以当前的香港为参照物,那么深圳的未来目标显然已经超出当前的香港,特别是高新技术、先进制造、金融三大主导产业的前两个。由于深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要素禀赋的动态升级,未来深圳的发展是持续突破可能性边界的发展。而海南将在经贸规则、人才引进、税收制度、生活旅游等方面向目前的香港逐渐接近,主导产业仍以当前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为基础,在人才、技术等高质量要素方面距离转型升级的需要还有明显距离。

  具体到政策层面:为了弥补发展差距,海南安排了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措施、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措施(尤其是跨境金融、人才引进)、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特殊税收制度四方面的政策措施。但我们认为,“零关税”、“15%的企业所得税”、“最高15%的个人所得税”等特殊税制安排是贸易与投资、资金流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重要保障,这可能是国内外企业家选择投资海南的首要因素,也将是海南实现经济系统提升的关键,因此是《方案》中最关键的政策安排。

  对比各地税制:海南自贸港税制明显优于内地(2018年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5%、企业所得税基础税率25%、个人所得税3%至45%累进),对比香港(基本零关税、8.25%和16.5%两档利得税、不超15%的薪俸税和15%的物业税)、新加坡(基本零关税、17%的企业所得税且前30万新元可部分免除、2%至22%的超额累计个人所得税)也有一定的竞争力。长期而言,这一特殊税制安排将会改变内地诸多企业的决策和行为。考虑到海南特殊税制与内地税制之间的巨大落差势能,我们有理由对海南自贸港自身的未来保持乐观。如果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能进一步引领内地的改革开放,那么我们又有更多的理由对全国经济发展也抱持更大的期待。

  总之,海南在未来的经济与金融发展中已经具备了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海南自贸港面向东南亚,联动粤港澳。而东盟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走在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路上。第二,海南的特殊税收制度,有助于吸引国际贸易、企业投资、人才引进、以及跨境资金流入。第三,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设立、金融业务创新、跨境金融业务等政策都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具有明显制度优势。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总体定位与制度设计

  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基于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等条件,提出从当前到202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分三个阶段,要将海南岛全岛建设成为“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以及“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的发展目标。本节重点关注《方案》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总体定位与贸易、投资、金融、人才、产业体系、特殊税制六个方面的制度设计。

  (一) 总体定位

  对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总体定位,我们认为《方案》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点:

  1.改革开放的力度和进度

  既要对标国际最高水平,也要赋予海南更大改革自主权。对于如何推进改革?中央主要有三点要求,“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注重协调推进”;“要统筹安排好开放节奏和进度,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关于国际最高标准,可以看到海南自贸港的税收制度(零关税、企业所得税15%税率、个人所得税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对比香港(基本零关税、8.25%和16.5%两档利得税、不超15%的薪俸税和15%的物业税)、新加坡(基本零关税、17%的企业所得税且前30万新元可部分免除、2%至22%的超额累计个人所得税)而言,也有相当竞争力。另外在投资和贸易便利、跨境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也将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最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的经验。

  2.地理区位

  海南自贸港在地理区位层面上涉及到“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三个方面的关系(图2)。

  其中,“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一个包括10个国家6.5亿人口的经济体,截至2018年GDP规模已经上升至世界第5位(总体2.97万亿,其中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分别为1.04、0.50、0.36、0.36、0.33、0.25万亿美元);同时也是世界上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吸引外资方面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其中新加坡作为自由贸易港,已经是全球性的交通枢纽、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而距离海南最近的越南,则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2015年以来实际GDP增速平均达到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