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的金城高温盘桓在37℃-40℃,仿佛大火炉般炙烤着市民的生活。现在,我们来看看市民王小米高温下的一天,在某个侧面里,是不是也有你的生活影子呢?
“半边坐”的公交车
7月29日早8时,太阳刚爬上树梢就“锋芒毕露”。王小米带了太阳镜遮阳伞下楼去坐车,刚出楼门,就觉一股热浪袭来。106路公交车驶来,上车后的小米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车上站满了人,但北面靠窗的一排座位却被“礼貌”地留了下来!小米想都没想就当仁不让地坐了下去,就在坐下去的一瞬,她后悔了,只觉屁股发烫,身上立马渗出了汗水。原来这夏天的公交车只能坐“半边”啊!
“空旷”的步行街
在安定门下了车,小米习惯地到街头便利店买水。巴掌大的小卖部站满了人,小店老板宋阿姨不停地将手伸进冰箱取水。小米凑到冰箱前:“宋阿姨,咋剩这么几瓶了,您老应该换个大冰箱,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呀。”宋阿姨说:“我说大小姐,我这都两个大冰柜了,再大就该关了便利店改开冷库了!”众人一阵哄笑。
听同事们抱怨天热是这几天早上工作的“前奏”。天太热,工作也清闲了不少,11点多同事们就陆续“逃”出办公室了。小米跟同事溜达到了张掖路步行街,看到眼前的步行街竟是前所未有的“空旷”。原来人们都躲到路南楼下的一溜窄窄的阴凉里去了,在阳光照射下的街面上人影稀少,偶而有一两个撑伞的人小跑进入商店里。
“爆棚”的黄河茶摊
逛了一会儿,同事赵宇打电话相约去黄河边聊天。小米她们来到黄河边,感觉霎时凉了不少。只见河边柳树下的茶座上,坐满了纳凉的人,打牌声、茶水瓜子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穿过一个个茶座,找了半天,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赵宇。赵宇抱怨说:“别说你们不好找,我来时茶摊上几乎都有人呢,好不容易才占了这么个位置!”
正说着话,赵宇约的一个同学李彦也到了。李彦在外地读研,现在正放暑假,李彦笑着说:“我这几天一直是泡在游泳池里过日子,兰州人能游泳的地儿我都游遍了,要不是顾虑到这黄河游泳不安全,我真想在黄河里面也蹦跶一个来回!”
“昼伏夜出”的人们
晚上6点下了班,小米和几个朋友一起吃晚饭,等天微微凉了些,她们才从空调开得很足的餐厅出来,顺着庆阳路走到东方红广场。“阿姨们晨练的健身操全改到晚上了,这歌配这大秧歌,别说还挺协调的呢!”看着广场上跳舞的老年人,朋友蔡乐开玩笑地说。而在广场的座椅上,都坐满了纳凉的人们。
告别了朋友,到家已是晚上10点多了,摁了门铃没人理会,小米开门一看,屋内空无一人。这么晚了家人都干嘛去了?爷爷在电话中告诉她:“小狗点点也跟我们一起在家憋了一整天了,我跟你奶奶带它出去遛一遛,反正在家也热得睡不着。你爸妈还没回来的话就肯定还在楼下的啤酒摊上跟你李叔他们一起纳凉呢!”
小米从开着的窗户探出头去,楼下一排啤酒摊依旧坐满了人。小米嘴里抱怨,“我说我回来得晚,他们竟比我还晚,这天气,把人都逼成‘昼伏夜出’型的了!”
(人物名称皆为化名)
本报记者 石玉龙 见习记者 范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