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信息发布网 > 科技 >

紧急扩散!第1号预警!

导读:

紧急扩散!第1号预警!

紧急扩散!第1号预警!

同学们,爸妈们请注意

关于助学金、助学贷款

近日有个别地区惊现最新诈骗套路

有学生接到诈骗电话

电话内容是这样的:

因政策发生变化,已申请的贷款账户需要注销,需要按照对方说的程序进行操作,否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不少同学信以为真

听从了骗子的话

从而被骗走了卡中的存款

此类案件不仅造成了钱财的损失

也同时让不少真正需要

助学金以及正在尝试申请助学贷款的同学

感到一丝迷茫

对于以上情况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发布了2020年第1号预警

提醒大家:以上是新的诈骗手段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没有政策变化

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

避免上当受骗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20年第1号预警

近日,有地方反映,个别学校的学生接到诈骗电话,内容是:十九大以来政策发生变化,已申请的贷款账户需要注销,需要按照对方说的程序进行操作,否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以上是新的诈骗手段,接到电话的学生中,有办理贷款的,也有没有办理贷款的学生。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没有政策变化。今后,还请同学们相信正规渠道的信息,有困难和疑问要找学校和班主任。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20年3月28日

紧急扩散!第1号预警!

01

助学金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近年来,助学金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2019年8月14日,江苏南京事主谈某报警称:其接到冒充学校老师电话,对方以拟要发奖学金为名,骗取其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后其发现建设银行卡中7900元被转走。

2019年7月27日,江苏常州事主韦某某接到自称是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工作人员电话,对方以发放奖学金为由,让其提供其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后,后发现银行卡内8800元被转走。

02

如何来辨别此类消息的真伪呢?

这类犯罪手法,骗子通常会通过非法渠道,事先获取受害人详细资料,进而实施精准诈骗,在接到涉及银行卡信息的电话,要三思而行。当接到自称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等时,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以证实真伪。

同时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更要警惕不法分子使用“任意显号”软件实施的诈骗。

03

“二次实名认证”诈骗卷土重来

广州反诈中心实时警情监测发现: 近日,“二次实名认证”诈骗卷土重来, 已有人被骗!

这次受骗者收到的是冒充“95188”发送的短信,通过搜索发现这个号码确实是支付宝官方客服服务电话,但蹊跷的是,短信内容却是要求对支付宝账户重新进行认证,还附了一个网址链接,一旦点击输入个人信息和验证码,钱就会被快速转走……

真实案例

3月26日14时许,事主谢某收到“95188”号码发来的短信息,显示“根据相关法规要求,您的支付宝账户需重新实名认证,请在24小时内登陆链接认证,否则账户将限制使用【支付宝】。”

紧急扩散!第1号预警!

紧急扩散!第1号预警!

事主点击链接后,界面显示需要绑定银行卡,当时虽有些疑虑,但还是轻信了,按照页面指引输入了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后,事主手机立刻就收到“95516”发来的短信提示其银行卡消费支出4936.61元,才发现被骗后报警。

紧急扩散!第1号预警!

骗术解读

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仿冒成各种官方客服号码,以“撒网”的方式向群众发送短信,短信里面往往包含1个钓鱼网站链接,只要点击按要求输入各类个人信息、验证码,银行卡瞬间就会被盗刷。

对于诈骗分子而言,除了仿冒支付宝,他们还会利用伪基站仿冒微信、银行等的官方客服电话发送短信,要求点击链接进行二次实名认证、信用卡过期重新激活等理由实施诈骗。

比如,此前出现的微信“二次实名验证”诈骗,冒充“安全支付管理”,称微信账户未通过二次实名认证,即将冻结账号,同时发来仿冒微信官方网站的钓鱼链接,要求事主进入该链接进行重新认证,获取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密码实施盗刷。

对此,微信方面表示,首次开通微信支付时,微信将依据国家法规和监管要求对每个人进行实名认证,但绝不会进行“二次实名认证”。

提醒:

无论收到何种号码发来的信息,只要里面含有网页链接,都应该慎重点击,凡是要求输入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的,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务必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进行多方核实。

如若还是不确定,存在疑问

可直接拨打教育局或学校

等相关部门的电话核实

请肇庆人务必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