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念之间,我变成了中国移动的5G套餐用户
3月12日凌晨3点16分,我的苹果手机上收到一条10086发来的短信:“【生效提醒】尊敬的客户,为了您更好的享受5G网络服务,中国移动为您免费提供了5G优享服务,下月生效。”
第二天早上看到满是疑惑,前几日曾收到过中国移动10086客服打来的电话,推荐我改换5G套餐,当时手头正忙,简单说了句“我没5G手机”就挂断了。但看这条【生效提醒】的短信内容,难道中国移动一夜之间就把我“5G”了?
于是拨通10086客服电话,说我是拿4G手机的4G用户,怎么才能享受你们免费提供的5G优享服务?客户给我的建议是改换5G套餐,并且介绍目前办理可享7折以下优惠。以我现在使用的168元档4G畅享套餐为例,包括30G流量和450分钟语音通话,改换成128元的5G畅享套餐合约版,流量不变,语音通话增加到500分钟,现在办理只要承诺两年在网,每月就可减免40元,只需88元!
从4G升级到5G,同样30G流量,资费却便宜了一半,为什么不呢?虽然短时期内我并没有把4G手机换成5G手机的打算,但也不妨碍我一念之间就变成了中国移动的5G套餐用户。
2.究竟什么样的用户才算“5G用户”?
今年2月份中国移动在上市公司官网上正式公布,其2020年1月份的移动业务客户总数为9.49亿人,其中4G客户数为7.58亿人,5G套餐客户数为673.6万人。这是三大运营商自去年11月启动5G商用放号以来,首个被正式公布5G用户数据,从而成为代表我国5G发展迅速的标志,被拿来和全球首发5G商用的韩国进行比较。
韩国在2019年4月全球抢发5G商用,到2020年1月全国三大运营商也不过才发展了496万5G用户,而中国移动仅凭一家之力就公布出670多万5G套餐用户,可以说中国移动在5G用户数量上完败了韩国三大运营商。
但是,与中国移动公布的5G套餐用户数不同,韩国三大运营商的5G用户被界定为使用5G手机、激活5G网并升级5G套餐的用户,而且在5G推广的市场竞争中,韩国三大运营商更多采取了大幅度补贴5G终端的方式,吸引高流量的4G用户升级5G,再以资费打折优惠及VR、高清视频等应用来吸引客户更多的使用5G网络,由此达到了5G用户数和5G ARPU值以及移动业务收入共同提升的效果。
以KT电信为例,到2019年底其5G用户数达到141.9万,在所有手机用户中占比超过10%;受5G用户增长带动,KT电信的移动用户ARPU值一改持续下滑的趋势,在2019年第4季度实现了2.1%的同比增长,移动业务收入也同比增长4%,其主要贡献就来自于5G用户数据流量的激增。KT电信统计其5G用户月均数据流量在4季度达到了26.4GB,比商用初期的2季度增长了23%,是LTE 4G用户的2.8倍。
反观中国移动目前的5G推广策略,以北京移动为例可以看到即使在不打折的情况下,其起始档位也比4G还便宜。
再加上中国移动悄悄促销的5G打折优惠,必然会吸引大批4G高端用户转签5G套餐。但在这673万5G套餐用户中,估计如笔者一样仍然使用4G手机的用户不在少数。在没有5G手机、不使用5G网络、未改变使用习惯的情况下,这类用户的数据流量不会大幅度增加,对于中国移动的ARPU值提升不会产生贡献,反而会因为由原来的高档位4G套餐转签5G套餐节省了流量支出而对中国移动的业务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首批50个城市的5G商用,中国移动截止到今年2月底已经开通8万多个5G基站,目前又启动了第二期5G工程建设,计划年内在28个省份建设23万5G基站,业内预计涉及资本开支高达580亿元。除了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之外,大功率的5G基站开通后还需要高出4G基站数倍的运维成本支出,其中仅电费支出一项就达到4G基站的2.5至3.5倍。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按照广州和深圳两地共2万个基站的布点计算,运营商内部核算每月的电费支出高达3亿人民币。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为了尽快回收5G网络建设和运行上的成本投入,其在市场运营上应该以激励4G用户置换5G手机,从而更多地使用5G网络,创造更多的5G业务收入为主,如果仅仅将发展5G用户的指标设定在升级5G套餐上,则未免本末倒置,且有可能造成5G套餐用户上了量,但5G网络利用率却提不上去的现象,由此导致5G基站设备空转,白白花着上亿元的电费却看不到流量增长、带不来收入增加的尴尬局面。
而且在市场宣传上拿5G套餐用户做标准,也不利于三大运营商之间在5G业务上的良性竞争。先于中国移动官网673万5G套餐用户的正式公布,在1月15日的中国电信终端生态合作推进会上,中国电信副总经理王国权就公开表示中国电信的5G套餐用户已经突破800万。但根据信通院的权威统计,截止到2019年底国内手机市场5G手机的总体出货量才刚刚达到1376.9万部而已。考虑到从厂家出货到消费者买入的时间差和中国联通未曾披露的5G用户数,可以基本判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5G用户数都难免有“注水”的嫌疑。
而中国联通之所以在5G用户数量公布上保持了较为保守的姿态,估计与其在2016年的前车之鉴有关。在2016年1月,中国联通在其2015年末公布的全年2.87亿移动用户总数的基础上,一次性剔减了3050万“无效用户”,导致其公布的2016年1月底的移动出账用户数仅为2.57亿。也正是在这次剔减无效用户的过程中,中国联通针对其4G用户统计给出了严格的定义,即“持有4G终端并使用公司4G网络的出账移动用户”,并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联通针对4G用户的定义,应当同样适用于5G,即只有持有5G终端并使用5G网络的出账移动用户,才能被定义为5G用户。
众所周知,用户数是考察通信市场发展情况的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包括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4/5G用户渗透率、DoU(单用户月均数据流量)、MoU(单用户月均通话分钟数)等通信行业重要KPI数据都是要基于用户数来进行核算的,如果三大运营商针对5G用户采用不同的统计口径,则势必会造成统计混乱。因此,有必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对此做出统一规范。